PG平台官方网站国庆展讯|《五牛图》、梵高与激浪派总有一个展览适合你国庆将至,不少美术馆博物馆都不容错过,《澎湃新闻|艺术评论》的这份假日观展指南希望能帮助你规划行程:最新的展览当然是故宫博物院9月30日对外展出的“百年守护——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”特展,展出东晋《伯远帖》、唐代韩滉《五牛图》、北宋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、黄庭坚《诸上座帖》等;台北故宫博物院10月4日起展出的则有唐代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、北宋苏东坡书《黄州寒食诗》等赫赫名迹。
在上海,上海博物馆与东京国立博物馆联合举办“宋元明漆器”展,127件文物系统梳理中国漆器的艺术成就;上海西岸美术馆新展将带你了解“激浪派”的前世今生。此外,浦东美术馆奥赛艺术大展与陈逸飞回顾展如果还没看,那得抽时间了,因为10月底这两大展览即将落幕;苏博的“从拙政园到《长物志》”、浙江省博物馆的法门珍宝展、长沙博物馆的魏晋画像砖特展也将在10月底前收官。


展览将呈现一批现代艺术史上教科书级人物的作品,包括马塞尔·杜尚、约翰·凯奇、乔治·布莱希特等。展览通过 11个章节,200余件蓬皮杜中心馆藏,追溯了激浪派发展历史,并延展至今日对艺术边界等议题的思考。

与东京国立博物馆联合举办。通过127件文物,系统梳理中国漆器的艺术成就。其中来自日本收藏机构的展品112件,约半数为传世罕见的宋元漆器珍品,更是此次展览的重要看点。

作为奥赛博物馆有史以来在华规模最大的展览,呈现包括梵高《阿尔勒的卧室》《自画像》、米勒《拾穗者》、高更《塔希提的女人》、莫奈《夏末的干草堆》、塞尚《塞尚夫人肖像》等作品。

通过“红色烂漫”、“摩都日常”、“海上新潮” 三大板块的翔实叙事展现20世纪以来上海的文化嬗变,集中呈现木刻、宣传画、建筑、设计、油画、国画、摄影、pg电子官方网站 电影、漫画、音乐等多元媒介作品600余件(组)。

展出由庄万里先生捐赠的“两塗轩”藏书画,呈现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“两塗轩”陈列室改建,扩充展线后的新貌,包括宋代《秋山萧寺图卷》及董其昌行书手札九通卷等。
本次展览汇聚希腊境内14家文博机构的270件(套)藏品,包括金器、青铜器、陶器、雕塑等门类,时间跨度从公元前5800年至公元前1世纪,系统呈现古希腊文明自史前到希腊化时代的社会和文化风貌。

呈现三百余件来自六盘山下的精美文物,包括姚河塬西周遗址出土的卜骨,李贤墓出土的壁画、凸钉玻璃碗、鎏金银壶,以及隋唐史氏家族墓壁画等。

此展是上海博物馆“何以中国”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第四展。展览联合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北京等二十家博物馆与考古机构,汇聚红山考古百年成果及最新发现。

展出106件罗丹原作,包括《思想者》《青铜时代》《夏娃》《巴尔扎克》《加莱义民》等6件法国罗丹博物馆镇馆之宝。

展览共呈现137件麦积山石窟精品,其中包括62件珍贵文物(含12件一级文物)和75件临摹品,涵盖了泥塑佛像、洞窟壁画、石雕造像碑、泥塑残件等多种类型。
呈现了陈逸飞各个时期风格迥异的创作。展览以《开路先锋》等红色题材作品为起点,还包括《黄河颂》等经典之作。

本次展览呈现艺术家朱敏20世纪80年代末至2025年跨度超越三十年的山水画作品70余件。朱敏在多年深入行山之中看山,几经创变,绘就一系列墨色披靡、生机磅礴的水墨巨作,更将个人对远山的深沉体悟化作寄情笔端的一场闲梦,带领观众一起步入他所创造的山水宇宙。


该展是艺术研究项目“寰宇弧光”的第一个章节,项目参与者利用在西北地区回收到的火箭残骸,进行个性化创作,展开科艺对话。展览中,部分艺术家将火箭残骸无害化处理后,作为装置材料进行艺术创作。还有的艺术家将寻找火箭残骸的过程,例如将环境的声音、沙漠里的体感、发现时的坐标等融入创作之中。

展览共呈现近20件(组)以“竹林七贤”为创作母题的展品,涵盖吴昌硕、任伯年、王一亭等海派画家的近现代书画、原版画集、文献,以及当代艺术家刘庆元、洪磊等的当代装置、摄影等,展现图像之演进、思想之变迁,与竹林七贤开启一场跨时空对话。
此次展览的策展人翁笑雨是2027年第16届卡塞尔文献展策展团队成员,也是翁纪军的女儿。父女间的艺术对话,为展览更添一份层次。

展览分为“一脉文渊”“百年传承”“万千气象”三个单元,展出文物200件(套)。东晋《伯远帖》、唐代韩滉《五牛图》、北宋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、黄庭坚《诸上座帖》以及莲鹤方壶等重要文物均同时亮相此次展览。其中,《清明上河图》最近一次公开展出是2015年,距今已有10年时间。

展览精选184套共253件珍贵文物,以汉景帝阳陵、汉文帝霸陵考古研究成果为主要展示对象,从“汉家陵阙”“治国之道”“盛世华章”三个部分,探寻帝陵深处的文化内涵,解析文景时期国家治理智慧,展示西汉盛世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成就。

展览精选了30位沙特艺术家的近50件(套)作品,涵盖了摄影、雕塑、绘画、混合媒材、装置艺术等多种类型。


展览将以92件油画和素描作品,系统呈现绘画巨匠伊利亚·列宾的艺术生涯,以其艺术创作之路为线索,为观众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。本次展览汇聚了俄罗斯两大艺术机构珍藏,大规模呈现列宾艺术全貌。

展览展出艺术家曹俊乙最新创作的五个系列:新宋式系列、宇宙系列、荷花系列、屏风系列、书法系列。这是曹俊在荣宝斋继“回归”“融合”“务本”之后的第四场新作展。艺术家作品融合了东方美学精神与西方抽象,不断弥散出的一种哲学意味。

以《长物志》中春夏秋冬四时雅事为线索,结合馆藏文物、沉浸式场景展示与互动体验。重点展品有王蒙《竹石图》、沈周《花鸟册》《岸波图卷》等。

展览汇集国内外13家公立机构、160余件珍品,中国艺术史名家赵孟頫、文徵明等将在苏州“相遇”印象派名家克劳德·莫奈。


展出127组良渚文化玉器、石器、陶器等精品,代表文物有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、玉梳背、玉璜、石锛等等。

展览汇集了四川、重庆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地区的17家文物单位共计165件(套)文物精品,以被称为“吉金”的青铜器为中心,同时展示玉器、金器、陶器等多种类型文物。


展览聚焦19世纪至20世纪西班牙艺术巨匠的经典作品,涵盖雕塑、油画、陶瓷、混合媒介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,展品均来自于纽约美术协会官方藏品。

依托130余幅高清影像系统展示,呈现梁思成、李乾朗等绘制的珍贵图纸,聚焦佛像内发现的七宝舍利、《契丹藏》等辽代珍品。

共陈列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收藏的81件(套)宫廷文物,包括瓷器、漆器、玉器、服饰、佛造像等。

汇集云南各地区20家文物收藏机构的藏品。展出文物约470件(套),超过40%为首次公开展出,类型涵盖青铜器、陶器、漆木器、简牍、封泥、金器、宝玉石等,时代跨越战国至东汉的500余年历史。

展出的37件造像,以龙兴寺遗址出土文物为主,另有部分源自广福寺遗址。尤其以山东青州龙兴寺标志性的“青州微笑”打动人心。

共汇集81件作品,包括油画、雕塑、纸本等多种媒介。展览将介绍博特罗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,呈现拉丁美洲的异域生活与精神图景。

205件/套珍贵展品,包括80余件文物线大特级保护洞窟。14件国家一级文物,如北凉石塔、回鹘文木活字等。沉浸式互动体验。

汇集来自37家文博单位的160件(套)文物,串联长江流域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明发展历史、器作工艺特色与艺术成就,呈现长江古代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。


本次展览聚焦古典时期的玛雅文明(公元250-公元900年),呈现来自墨西哥4家博物馆的209件(套)文物,涵盖陶器、石刻、玉器、塑像、壁画、建筑构件等多种类型,其中90%为首次在中国展出。

展览汇集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甘肃、河南、山西、四川等全国8省23家文博单位的127件(套)珍贵文物,其中一级文物多达50件(套)。展品类型涵盖中国历代金铜佛教造像、重要窖藏与遗址出土佛教造像以及四大石窟造像。


以魏晋画像砖为核心,通过164件(套)文物解读古人的出行、宴饮、农牧、服饰、娱乐等内容,反映河西地区农牧业开发和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。

展览聚焦湖南博物院藏百余件金铜佛造像精品,展览共分四个部分,展现魏晋以来一千余年间经典的佛教造像风格与艺术流派。

聚焦中国青铜文明的发展脉络,通过三大单元、341件(套)来自全国51家文博单位的文物,系统呈现了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的兴起、繁荣及其对中华礼乐基因的塑造。

门类涵盖书法、绘画、器物、古籍善本、档案文献等,共呈现153件/组文物。晋王羲之《平安何如奉橘三帖》、北宋苏东坡书《黄州寒食诗》、元黄公望《富春山居图》(无用师卷 ) 、宋黄居寀《山鹧棘雀图》、金武元直《赤壁图》5件国宝级书画名迹限期展出。

赵少昂(1905-1998),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之一,被徐悲鸿誉为“中国现代花鸟第一人”。本次展览涵盖花鸟、草虫、走兽、山水等不同类别,创作年份横跨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。